易经六十四卦顺序图
《易经》中的六十四卦,遵循《周易序卦传》的排列,深刻展示了天地万物的发展规律和因果关系。以下是这些六十四卦的序号、名称及分类:
上经(30卦)
象征自然与宇宙的生成演化:
1. 乾卦(天),代表无限的可能性与创造力;
2. 坤卦(地),表示接纳与顺应;
3. 屯卦(初生),象征新生事物的起始;
4. 蒙卦(启蒙),代表知识与智慧的开启;
以下至第30卦离卦(光明),每个卦都蕴含了天地万物的一种特定属性和演变过程。如:需卦(等待)体现耐心与时机,讼卦(争讼)冲突与解决等。这些卦象共同构建了自然世界的运行规律。
下经(34卦)
象征人事与社会关系的变化:
从第31卦咸卦(感应)开始,每一卦都反映了人类社会中的某种现象或关系。如:恒卦(恒久)持久不变的事物,卦(隐退)研究退隐与独善其身,晋卦(晋升)关注个人的进步与提升等。这些卦象描绘了人类社会的纷繁复杂和多变局面。
排列逻辑
上经始于乾坤(天地),终于坎离(水火),象征宇宙生成与自然规律;下经始于咸恒(男女感应与恒久),终于既济未济(事物的完成与循环),强调人事变迁与社会。这些卦序排列遵循了“非覆即变”的原则,相邻两卦多为倒置或阴阳互换,体现了对立统一的思想。
除了上述的排列方式,还有先天八卦图(伏羲八卦)和后天八卦图(文王八卦)。先天八卦图按乾、兑、离、震、巽、坎、艮、坤的顺序排列,象征自然方位;后天八卦图则结合方位与五行,应用于风水、占卜等领域。
每一卦都有其独特的象征意义和内涵,解读和应用需要深入的理解和体验。若有兴趣进一步具体卦象的解读或应用,定能发现更多《易经》的奥秘。这部古老的智慧之书,不仅揭示了天地万物的运行规律,也为我们的人生导航提供了宝贵的指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