张三律师是什么梗
张三律师:一个网络流行文化现象的解读
你是否在浏览网络时,经常听到“张三律师”这个词汇?其实,这并非真的指某个律师,而是源于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罗翔的普法课程中的一个虚构案例角色。让我们一起来解读这个网络文化现象。
让我们从起源说起。罗翔教授在刑法课程中,经常使用一个名为“张三”的虚拟案例角色来讲述法律知识。张三在这个角色中,常常作为案例中的加害人,犯下各类罪行,如诈骗、偷盗等。由于张三在案例中频繁“作案”,几乎涉及刑法所有罪名,因此被网友们戏称为“法外狂徒张三”。
那么,这个虚构角色是如何传播并出圈的呢?罗翔教授以幽默诙谐的授课风格,将枯燥的刑法知识转化为引人入胜的“单口相声”,吸引了大量观众。随着其课程在各大平台的火爆传播,尤其是在2020年单条视频涨粉百万的盛况下,“张三”逐渐脱离课程本身,成为一个代表法律灰色地带的符号化形象。
张三律师的文化内涵十分丰富。从普法价值来看,张三的极端案例帮助观众理解法律边界的模糊地带,例如通过“张三偷窥女性洗澡是否犯罪”等具体情境来分析罪与非罪的界限。从娱乐化表达来看,网友们将不同案例中的“张三”合并为同一人物,调侃其“犯遍刑法全书封面外的所有罪行”,甚至衍生出如“罗云社”(类比德云社)这样的亚文化梗,可见其受欢迎程度。
虽然张三并非真实存在的律师或罪犯,但其作为教学工具的本质不可忽视。罗翔教授通过这一虚构角色展现法律与道德的复杂关系。例如在“张三反杀犯”等案例中,张三的行为如何界定正当防卫的界限,引发广泛讨论。这也反映了公众对于法律知识的浓厚兴趣,以及严肃内容通过娱乐化传播方式的互联网文化特征。
“张三律师”这一网络流行文化现象既展示了公众对法律知识的需求,也体现了互联网文化的独特魅力。通过这一角色,我们在娱乐的也能深入理解法律与道德之间的关系,认识到法律的复杂性和多元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