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年中秋节是几月几号 2018年中秋节是哪一天

       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和法定节日。中秋节一直受到大家的高度重视。虽然我们知道中秋节是农历八月十五,但我们不知道中秋节对应哪一天的阳历。以下是2018年中秋节的哪一天。
2018年中秋节的哪一天?
2018年中秋节是阳历2018年9月24日,农历8月15日,星期一。
中秋节简介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节。这是秋天的中期,所以被称为中秋节。阴历中,一年分为四季,每季分为孟、仲、季三部分,所以中秋又称仲秋。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亮,所以也叫“月夕”和“八月节”。这一夜,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明月,自然会期待家人团聚。远在他乡的游子们也把自己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寄托在心上。因此,中秋节又称“团圆节”。
古代中国人有“秋暮夕月”的习俗。夕月,即祭拜月神。到了周朝,迎寒祭月将在每个中秋夜举行。设置月饼、甜瓜、苹果、枣、李子、葡萄等贡品,其中月饼和甜瓜绝对不可或缺。甜瓜也要切成荷花状。月下,把月亮佛像放在月亮的方向上,红烛超燃,一家人先后祭拜月亮,然后家庭主妇切开团圆月饼。切割的人应该提前计算全家有多少人。在家和其他地方的人应该一起计算。他们不能切得更多或更少。尺寸应该相同。
据说齐国古代丑女无盐。她小时候崇拜月亮。长大后,她以超群的品格进入宫殿,但她没有幸运。一年8月15日赏月,国王在月光下见到她,觉得她很漂亮。后来,她成了女王,中秋节拜月来了。月中嫦娥以长相著称,所以女孩崇拜月亮,希望“像嫦娥一样,脸像明月”。
在唐代,中秋赏月和玩月相当流行。宋代京中。八月十五夜,满城别人,无论贫富老小,都要穿成人的衣服,烧香拜月,祈求月神的祝福。宋代,民间以月饼赠送,意为团圆。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、建宝塔等活动。自明清以来,中秋节的习俗更加流行;许多地方构成了烧斗香、树中秋节、点塔灯、放天灯、月亮、舞火龙等习俗。
今天,月下游玩的习俗远不如以前流行了。然而,宴会和赏月仍然很流行。每个人都会问月亮,庆祝幸福的生活,或者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安全,与家人“千里共享”。
中秋节有很多习俗和不同的方式,但它们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
中国人怎么过中秋节?
古代怎样过中秋节?
“中秋节”这个词最早出现在《周礼》中。一年四季,每季分孟、仲、季三部分,所以秋中第二个月叫仲秋。初唐时,八月初一是节日,没有十五。之后,唐明皇在8月15日夜游月宫,让民间把8月15日作为中秋节。在中唐时期,人们开始在8月15日晚上登楼观月,但当时还没有月饼。说到月饼的发生,最早是在宋代。然而,当时的月饼与中秋节无关,只是作为蒸食品发生在饮食市场。明朝的月饼与中秋节真正相关。当时,北京出现了一种用水果做馅的月饼,人们在中秋节自己做月饼,自己吃,送给好朋友和朋友,表达团聚和庆祝。
汉族自古以来就有敬天礼地的习俗,月神崇拜古代。古代的月神信念在殷、周时期似乎有两个发展方向,一是在民间自然发展演变,二是上升为君王礼天礼制的一部分。周礼是因俗制礼,君王的礼月显然是基于华夏月神的信仰。“中秋节”一词在古代已经存在。《周礼》中有“中秋献毛”、“中秋夜迎寒”的记载,但当时的“中秋节”只是一个简单的月季,没有节日的意义。中秋节变成节日,是唐朝以后的事,是由仲秋时节的月神祭拜发展而来的。具体来说,纵观中国许多传统节日,或早或晚,多为节气演变而来,由纪而祭,由祭而庆。从宋末开始,中秋节就有了更不寻常的含义。河流被打破,汴京的明月被打破,中秋节的满月是宝贵的。“团圆”的特点和意义被突出和强调。“团圆”意义的祝福使中秋节的意义完整。此后,中秋节的团圆特点和地位在宋代得到了确定和传播。
唐宋时期,以赏月为核心的中秋节开始出现,到明清时期,中秋节上升为民俗节。礼记•祭祀所谓:“日出于东,月出于西,阴阳长,终相巡,以至于天下之和。”在古人看来,日月的正常使用是宇宙和谐的保证。
中秋节赏月的习俗在古代已经存在。我们可以从唐诗中找到许多中秋诗。因为秋天宜人,是赏月最合适的季节。然而,在宋朝之前,中秋节只表示节日,并没有固定在8月15日,也不是一个节日。宋朝时,政府“以8月15日为中秋节”。中秋节从宋朝开始成为一个节日。那么宋朝人是如何度过中秋节的呢?
家家欢饮宋人过中秋节,家家必喝酒。孟元老的《东京梦华录》记载,“中秋节前,各店都卖新酒,再次结络店面彩楼,花头画竿,醉仙锦,市人争饮。到午未间,家家无酒,拖下望子”。宋代八月,正是各种酒务、酒库新酒上市之日。中秋节前,每家酒店都会装饰新酒,卖新酒。8月15日中午前,酒家的白酒通常售罄,放下酒布帘,停止买卖,回家庆祝节日。
登高赏月赏月是中秋节的保留节目。《东京梦华录》这样描述宋代的中秋之夜:“中秋之夜,贵家装饰台榭,民间争夺酒店玩月,丝黄鼎沸。近内庭居民,夜深听到盛的声音,就像云外。”。
南宋也是如此。吴自牧的《梦粱录》说:“八月十五日中秋节,这一天三秋恰半,所以叫‘中秋节’。这个夜晚的月光倍明于常,又称“月夕”。此时金风推荐凉,玉露凉,丹桂香飘,银蟾光满。王孙公子,富家巨室,都登危楼,临轩玩月,或开广榭,龟宴列举,琴瑟铿锵,饮酒高歌,以卜竟夕之欢。比如铺垫世家,也登上小月台,分配宴会,团聚孩子,奖励节日。穷巷的人,解衣市酒,勉强欢迎,不愿荒度”。
拜月祈福拜月祈福也是宋代的中秋习俗,根据金盈之《醉翁谈录》,“中秋,京中赏月之会,与他郡不同。倾城别人的孩子,不因贫富,自能到十二三,都是成人服装。登楼,或在中厅烧香拜月,各有所期。男人愿意早步蟾宫,高攀仙桂,所以当时赋词人有句话叫“世人莫奇登科早,只求常娥爱少年”。女则丹屹立妆饰,则愿像常娥,员如明月。俗传齐国无盐女,天下之至丑,因童年拜月,后以德入宫。帝未临幸,上因赏月见之,颜色异常,帝爱幸之,因立为后。女人拜月,有自来。老传是夜月亮明亮,兔子弄影怀孕,生孩子会更多。海滨老蚌吐月影,多生明珠。与来年采珠捕兔者相比,卜此夜为验”。
宋人中秋拜月祈祷的关键有三个:读者“愿早蟾宫”,科考高中;女生“愿像嫦娥”;已婚夫妇愿多生贵子。
彻夜狂欢中秋节之夜,成年人赏月、拜月、喝酒;至于孩子,整夜玩耍,玩到天亮,“鲁里孩子,连夜玩耍,夜市平和,精通”(《东京梦华录》)。
这样的节日,家家户户都要庆祝,夜市一定要通宵运营,细致的《武林往事》里写着“御街如绒线、蜜煎、香店,都是铺货,夸多竞好,这叫‘歇眼’。灯光灿烂,但每天晚上都会结束”。吴自牧的《梦粱录》也载道:“这天晚上在街上卖,直到五鼓,玩月球游客,在城市里跳来跳去。盖金我忍不住去了。”。
放水灯宋代江浙地区也有中秋节放灯的习俗。与元宵节放灯不同,中秋节放灯通常是放水灯,叫“一点红”。据《武林往事》记载,“这一夜,浙江放了几十万盏‘一点红’羊皮小水灯,浮满水面,像星星一样烂,有足够的观者。或者这是江神喜欢的,不是徒劳的。”。
吃月饼中秋节期间,各种节日期间的新食品纷纷上市,“是时候新出螯蟹了。石榴、丁波、梨、枣、栗子、可波葡萄、彩橙都是新上市的”(《东京梦华录》)。
那么宋朝人中秋吃月饼吗?换句话说,宋朝有月饼吗?当时有一种“小饼”在中秋节上市、“月团”。苏轼的一首诗写道:“蛋糕就像嚼月亮一样,含有酥脆和麦芽。默默品尝它的味道,相思泪和毛巾。”苏轼写诗时,正是中秋节前后。从诗歌“含有酥脆和麦芽”中,我们可以知道宋代的蛋糕里有酥油和麦芽糖做的馅料,这与今天的月饼没有太大不同。
中秋观潮中秋节前后,是钱塘观看潮流的最佳时机。“每年八月,潮气总比平时好。从11日开始,就会有观众。到16日和18日,城市会出来,车马会接踵而至。18日是最繁荣的,20日有点稀缺。”(梦粱录)。
潮水来临时,“方其远出航门,就像银线一样,而且越来越近,玉城的雪岭就会在天空中形成,大声如雷庭,震撼激射,吞天沃日,势不可挡,杨成斋诗云“海涌银为郭,江横玉系腰”(武林往事)。
这个季节也有非常惊险和精彩的潮流表演和水手表演。“吴儿善有100多名游客,都披着纹身,手里拿着十面大彩旗,争先鼓勇,追溯上去。他们出没在鲸波中,腾身多变,旗尾略不浸湿,以此夸耀自己的能量。”(细致的《武侠旧事》)。这是宋代流行的潮流表演。这是一场商业表演。想看潮流的市民应该提前为潮流引领者支付报酬。“潮流引领者往往是第一个月,树立通衢的立场,书的名字是以自己为代表的。市场上的人相与濮金丝张饮,其至观潮日会江上,视登潮高下者,次给之“(吴榜《钱塘观潮记》)。
每年8月18日,官衙在钱塘江举行的军事演习更加壮丽和激动人心。
因此,中秋节前后,临安人几乎倾城而出,车马纷纷。8月18日,钱塘江人潮人海,大家都在努力观看钱塘潮、潮流引领者和水手的演习。
中国地域众多,人口众多,风俗习惯不同。中秋节的方式也多种多样,具有深厚的地方特色。有些地方还构成了许多特殊的中秋习俗。除了赏月、祭月、吃月饼,还有香港舞火龙、安徽堆宝塔、广州树中秋、晋江烧塔、苏州石湖看月、傣族拜月、苗族跳月、侗族偷月菜、高山族托球舞等。
福建浦城女性为了长寿,必须穿梭南浦桥过中秋节。在建宁,中秋夜挂灯是向月宫求子的好兆头。上杭县的人过中秋节,孩子拜月的时候经常请月姑。龙岩人吃月饼的时候,父母会在中央挖出直径2、3英寸的圆饼给长辈吃,这意味着不要让年轻一代知道秘密。这个习俗源于月饼中有反元杀敌信息的传说。金门在中秋节拜月之前要拜天公。
辽宁盘锦派对喝河蟹,像许多地方一样,盘锦中秋节,亲戚们聚在一起,喝酒,赏月。这是盘锦特色野生湿地河蟹成熟的季节,黄肥蟹已成为餐桌上不可或缺的食物。
广东潮汕有中秋拜月的习俗,通常是女性和儿童,有“男不满月,女不祭灶”的谚语。晚上,明月初升,妇女们在院子里、阳台上设案当空祈祷。银烛超燃,烟草萦绕,桌上摆满了水果和蛋糕作为祭祀。中秋节也有吃芋头的习惯,潮汕有句俗话:“河溪对嘴,芋仔吃”。八月是芋头的收获季节,农民习惯用芋头祭拜祖先。虽然这与农活有关,但民间还有一个广为流传的传说:1279年,蒙古贵族摧毁了宋朝,建立了元朝,对汉族展开了残酷的统治。马发守卫潮州抗元,城破后,百姓惨遭屠杀。为了不忘胡人统治的痛苦,后人取山芋和“胡头”楷音,形近人头,祭祖,历代相传,至今仍存在。
中秋节在广州有一种有趣的传统习俗叫做“树中秋节”。每年中秋节,每个家庭都要用竹条扎灯,灯开始多样化,不鲜果灯,还有鸟、鱼、虫灯,还可以搭字灯。晚上,灯里燃起蜡烛,下面连接了许多小灯,用绳子绑在竹竿上。然后将竹竿插入房子的高空,如平台、屋顶或高树。夜深,满城灯火通明,如星星点点,与天空明月争光,以此庆祝中秋,又称“垂直中秋”。
中秋节江南地区的民间习俗也多种多样。南京人中秋节喜欢吃月饼,必须吃金陵名菜桂花鸭。桂子香时,“桂花鸭”应市,肥而不腻,味道鲜美爽口。酒后必吃一小糖山芋,倒桂浆,美不待言。以屈原《楚辞》命名的“桂浆”•少司命“援北闭兮酌桂浆”。桂花,一种糖桂花,在中秋节前后收获,用糖和酸梅腌制。江南女人手巧,把诗中的咏物变成桌上的美食。南京人合家赏月称“庆团圆”,团坐聚饮称“满月”,旅游街市称“走月”。
明初,南京有望建月楼,玩月桥。清朝狮子山下建月楼,每个人都赏月,而玩月桥的人是最多的。明月高悬时,大家一起登月楼,游玩月桥,以共睹玉兔为乐。“玩月桥”位于秦淮河南的夫子庙,桥旁是著名妓女马湘兰的家。这天晚上,士子桥上的笙箫弹唱,回忆牛渚玩月,对月作诗,所以叫这座桥玩月桥。明亡后,逐渐衰落,后人有诗去:“风流南曲已烟销,留西风长板桥,却回忆玉人桥上坐,月明相对教”。长板桥,即原玩月桥。近年来,南庙再次修缮,修复明清时期的一些亭台楼阁,疏浚河流,等到中秋节,就可以一起享受这里玩月的乐趣了。
江苏省无锡县中秋夜烧斗香。香斗周围贴着纱丝,画着月宫的风景。还有一些香斗是用线香做成的,上面有魁星和彩色旗帜。上海人的中秋宴会是用桂花蜜酒调味的。
       中秋节晚上,江西省吉安县每个村庄都用麦草烧陶罐。陶罐烧红后,放醋进来。这时,整个村庄都会有香味。中秋节过后,新城县从8月11日晚起悬挂通草灯,直至8月17日。
上一篇:家里狗死了预示着什么 家里狗死了有什么预兆
下一篇:没有了